这些几近绝迹的含山美食_你吃过吗?
分享到:
来源:  发布时间: 2021-06-22

含山传统美食

 

美食节里再谈美食,大含山饮食文华源远流长,县志曾记载有美食十三道,可其中的部分现在已经很少见到,几近绝迹!

清溪观音糖

形如手指,洁白如玉,味甘如饴,香酥可口。清溪观音糖历史悠久。相传在唐朝时寄居清溪镇迎水庵的一位食品手艺人,利用当地泉水,用米、面为原料制作食品,其中一款洁白细嫩的糖点,其形犹如庵内观音菩萨的玉指,取观音济世之意,命名为观音糖。观音糖配料考究,制作精细,每制15公斤观音糖,掺和制成的饴糖2.25公斤,泉水9公斤,纯白糖13公斤,同时放入锅内煎熬。关键技术是掌握火候。火力大小,时间长短要恰到好处。到了火候,及时取样“水淬”,即取出一点糖,投入水中,约一分钟时间取出,用手指碾碎,如发出咯喳声,糖骨子就不老不嫩,制出的观音糖就洁白、细嫩,中有藕孔,进口酥脆,香甜鲜美,嚼之无渣。县内运漕、林头、环峰等地用同样加工方法制作的观音糖和清溪观音糖相比,存在无藕孔、有渣滓两个无法改进的缺陷。据一位有55年制糖经验的退休老工人分析,其原因主要是清溪观音糖制作时使用清溪泉水,因而独具特色。清溪观音糖解放前就享有盛誉。

 

红烧鹅掌

含山的红烧鹅掌,传说最先由原东风餐厅老厨师季鸣凤所创,后多家餐厅引进此道菜,随成为含山一大特色。其做法是先将鹅掌外表老皮撕去,抠掉爪蹼间的污垢,洗净后放入砂锅,炖到六成熟后取出,用刀在鹅掌面轻轻直划一口,剔去掌骨,再用鸭汤浸泡一小时左右,然后在大碗中放入冬笋、火腿、香菇和葱、姜垫底,再将泡在鸭汤中的鹅掌捞出放进碗中,加上盐、味精、鸭汤,放入蒸笼蒸10分钟取出,剔除葱姜后倒扣在碗中,淋上熟鸭油,即是一盆油光红亮的红烧鹅掌。此菜营养丰富,吃起来皮软筋嫩,柔韧有劲,是下酒的上好特色佳肴。也有店家用鸭掌做此菜,称为“红烧鸭蹼”,其做法相同,但鸭掌较小,不如鹅掌肉厚筋多,因此当以鹅掌为上佳。

 

水晶烧卖

又称糖心烧卖,是环峰镇有名的早点,约有200年历史。主要原料:上等白糖、面粉、生猪油。配料:豆粉、青梅、桂花、桃仁、青红丝等。制法:将面粉用水拌好,揉成面团,擀成一张张薄皮;用其余原料、配料做成馅,放入皮中包好,上蒸笼蒸熟。其味香甜,肥而不腻,鲜美可口。

 

酱饺子

又名糯米团子,是县城饮食业有名早点。制法:糯米粉七成、籼米粉三成调匀后,以手推成空心团;将生猪油(或肥猪肉)、青梅、桂花、桃仁、青红丝等原料做成馅,装入团内捏合,放蒸笼蒸熟。外面滚上糯米,叫糯米团;不滚糯米,称光蛋团。香甜可口,别有风味。

 

烤方肉

亦称烤方,是县城办盛大筵席必备佳肴,有70多年历史。原料:猪肉一方块(选用皮薄猪肉)约2.5~3公斤,麻油、白糖各40克,甜酱60克。方法:用淘米水洗净肉皮,边洗边刮。烤时用铁叉叉着,先烤至五六成熟,再涂麻油于肉皮,边涂边烤,烤熟后,用刀将肉切成薄薄方片,蘸甜酱或白糖吃,味香甜鲜美。

 

上面说的5种美食,红烧鹅掌或是红烧鸭蹼,偶尔还能在饭店里看到。其它几种小编都没在含山见过呢!比如那个清溪观音糖,网友里有没有吃货大神!能指点一下,在哪里还有这些含山美食啊!

本文次资料来自《含山县志》《巢湖文化全书》